学校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宗旨,紧紧围绕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责任,讲求实效,架构德育“立体网”,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校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校史,培养学生的“附中人”情感。
我校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和革命传统,造就了大批国家栋梁人才。 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乔石、尉健行、姚依林、董寅初、厉无畏等,两院院士夏鼐、梁守槃、方成、陈凯先、项坤三、江龙、郑厚植等,文化教育界叶澜、谢晋、赵长天、钱文忠等社会知名人士。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被社会誉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 ” 。 附中充分利用这些史料,进行校风、学风教育,培养学生“以附中为荣,为附中争光”的情感,同时促进学生及早明确人生的目标,并能够持之以恒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从学校建设来看,每个班级教室的设施设计和配备以人为本:配有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板报专栏、学生储物箱等。每班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以保障教学环境的安全、舒适、美观。每班还定期更换板报内容,显扬班级文化特色。
我校是 上海市中心城区规模较大、设施最先进的寄宿制学校。 在这样一座设施全面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内,充分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进而产生强烈的“附中人”情感。
二、通过校内执勤周检查,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机制。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分层德育目标,我校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提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抓手,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立体网,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营造出师生共同发展、团结向上的校风。
行为规范教育按照学校德育条例实施,规范日常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健全的法制规范下顺利开展。形成了规范的制度: 1 .德育工作序列制。 2 .学生值周值班制。 3 .学生行为规范检查制。 4 .学生社会实践制。 5 .班主任考核制。 6 .德育工作研讨制。 7 .校园督导执勤制。每周一早上有固定的升旗仪式,有主题发言。制定执勤队执勤细则,学期末进行“优秀执勤队”评比。 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每月会根据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统计表评选出“日常行为规范优胜班”以及受表扬班级。每周执勤队根据本周检查情况,撰写本周提示,既有结合时事的评论。这样的本周提示,也有在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细小问题而写的本周提示:如“天气多变请注意,雨天路滑要当心;上下楼梯守秩序,文明礼仪需牢记。”在有创新、有检查、有评比的执勤周制度下,我校是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三、以修身课程为载体,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形成德育渗透,凸显附中特色。
华东师大一附中以“修身课程”作为推进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主要思路是通过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德育的内容,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群体规定”、“价值辨析”和“自我反思”等多种活动方式和途径,鼓励他们辨认各种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差异,帮助高中生运用理性思维和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对各种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作深入了解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解决自己在行为选择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种种价值冲突的困惑。目的是学生能建立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并根据这种选择来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能够终身“修身”的德育目的。
学校始终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修身”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通过个体反省、集体争辩、制定规则、实践体验等手段, 以细微辨析和实践反思等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个体的潜在的价值观、道德观发挥作用,做到知、情、意三管齐下,从小处着手,从学生身边的事着手,要求学生爱惜自己的荣誉,使学生能认识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紧抓班级凝聚力工程的建设,建立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新模式。以班会教育、修身学习为平台,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体的发展与班级的发展相结合,形成踏实好学、积极进取、相互促进的班级学习风气。重视优秀班集体在班级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定期表彰优秀班集体;组织班级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我们实行了自律·自爱(高一)、自立·兼爱(高二)、自我发展(高三)三阶段的修身课程主题模块。如表所示
高一年级:自律·自爱
子模块 |
目标 |
交往沟通能力 |
与父母沟通、与同学师长沟通 |
班集体制度建设 |
行为规范、集体意识、责任意识 |
个人修养 |
诚信、谦虚、自信、自持、礼仪 |
目标与规划 ( 一 ) |
我的理想 |
生命教育 |
学会自爱、情绪调节 |
高二年级: 自立·兼爱
社会关系处理 |
深度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 |
有原则的交往、合理处理矛盾 |
社会生活参与 |
公民意识与道德伦理 |
社会角色与参与规则 |
目标与规划 |
我的专业发展 |
高三年级: 自我发展与实现
人生价值与
自我实现 |
生命的意义、理想的价值、自主评价、《大学》《论语》解读、国家意识 |
“修身”活动采用以德育为中心的教科研合作化课程管理。“修身”课既是一门研究性课程,又是学校班级德育的工作抓手,在管理中牵涉到德育、教务、科研、行政、学生会各个方面。因此在管理中,学校依据“德育优先”的理念,采用校长负责制,以教科研协同合作策略推进修身课程实施。“修身”活动坚持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策略的课程理念,强调师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对自身和社会的省察,强调实践和操作,强调成果的积累与“内化”。学生不再是德育课程中被动的客体,他们既可以与老师与同学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与争辩,又可以在实践中验证真伪,提出自己的创见。同时,学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提升修身理念,掌握修身方法,践行研究成果。
四、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和温馨教室活动,班级文化特色明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倡导学生从点滴做起,建立一个温馨教室,让它成为一个民主、公平、和谐、具有人文关怀的场所,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我们拟定了班级建设方案,“温馨教室”的营造不仅仅靠环境的布置,更重要的是气氛的营造,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温馨教室活动中,我校涌现出一批有自己文化特色的班级:高一( 3 )班“人文底蕴”的班级文化特色、高二( 5 )班“诚信”的班级文化特色、高二( 10 )班“环保和谐”的班级文化特色。
学校通过建设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认同为基础,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促使教师实现教学技巧理念的转变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使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呈现不断向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学校凝聚力空前高涨。教师的学术探讨、教育研究和专业团队氛围更加浓郁,继承和发扬了附中“教有特点”的优良传统。
在师生之间,通过情境的建构,课堂上高度互动、共同建构,生活上温馨领教、互帮互爱,精神上平等对话、共同修身。以建设“温馨教室”为载体,贯彻“二期课改” 精神,研究学生的问题,要帮助学生 “ 学会学习 ” ,要使“工作者”成为“引导者”,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的置疑和创新,倡导师生平等地位下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探索。
五、开展团队活动,形成自我服务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升集体凝聚力。
团队组织建设:首先成立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三级团员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团员个人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生活状况,开展中学生理论学习活动。其次:在原有学生会组织的基础上改组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作为学生管理的实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校日常事物的管理。包括: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总体安排,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校园生活;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着装礼仪规范的检查;建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完善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做到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和创新化;主动承担起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最迫切的需要,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社团组织建设:我校有各类社团 30多个,一批代表先进校园文化、受同学欢迎的社团能够更好地凝聚广大同学,同时提升广大同学的自身素质和修养。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和有着强烈艺术追求的学生人才。
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重视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包括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社团登记注册、指导老师配备、场地设备租用等制度,做到活动有规划、有记录、有考核。继续大力扶持一些富有时代感的社团,如: OM 社、心理社、街舞社、辩论社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欢迎。学生对团队活动认同率达 95% 以上。
我校近年来开展了 “爱满元旦 ·情溢附中”迎新义卖主题系列活动之慈善拍卖专场和义卖专场,“感动附中的瞬间”好教师评选活动,师生互换活动等。 我校坚持对贫困学生的帮困助学,每学期根据学生家庭自报和班主任家访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帮困学生名单。在学杂费减免,学生活动费减免和勤工俭学等方面给予这些学生家庭一定的帮助。
六、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形式多样提升素养
2006年附中成立“橄榄枝”志愿者服务队,这是一支完全由学生组成,并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在区内乃至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我校的“橄榄枝”志愿者服务队立足本区,面向社会,以区内各项社会服务项目资源为依托,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志愿者精神。“橄榄枝”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在校园内外都取得了积极的反响。志愿者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技能,服务技能、团队意识,更树立了承担与奉献的品质。同时,优质的社会实践项目也通过志愿者们的努力辐射进了校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年开始,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整个高中学生生涯综合评价体系,我校90%以上的高一学生都利用双休日和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学时。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参与社区的马路平安志愿者活动。
附件一:“两纲”课外活动分层实施及案例分析.doc
附件二:课外活动贯彻两纲的价值意义与存在的问题.doc
附件三:两纲工作计划.doc
附件四:两纲教师培训.ppt
附件五:在培育上引领在践行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附件六: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与研讨会记录.doc
附件七:生涯规划--陈明青.ppt
附件八:修身课程培训与研讨会记录.doc
附件九:学校发展规划德育部分的思考.ppt
附件十:以修身活动为载体,创设学校德育管理新途径--张青.doc
附件十一:2015年农村社会实践入营式学生发言.doc
附件十二:华东师大一附中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方案.docx
附件十三:记华师大一附中学生干部半日公司见习(1).doc
附件十四:社会实践项目汇报.docx
附件十五:禁毒教育的必要性.doc
附件十六:2015行为规范教育自评报告.doc
附件十七:附中学生的规范.ppt
附件十八:2015年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团委工作计划.doc
附件十九:高三(2)班.pdf
附件二十:华东师大一附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基本情况介绍.doc
附件二十一:区先进材料 高二(4).docx
附件二十二: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方案.doc
附件二十三:家庭教育指导案例.doc
附件二十四:家庭教育指导活动.JPG
附件二十五:家委会研讨活动.jpg
附件二十六:家长会.JPG
附件二十七:在家校同步修身中培育学生创新素养.doc
附件二十八:学生成长记录册.doc
附件二十九:一附中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doc
附件三十:志愿者活动名单表.xls
附件三十一:数学两纲教案.doc
附件三十二:探索“知行合一、师生互动”的两纲教育有效途径.doc
附件三十三:物理两纲教案.doc
附件三十四:语文两纲教育方案.doc
附件三十五:心随“附中”动 梦由“附中”起.doc
附件三十六:七项行为规范评比表.xls
附件三十七:日常行为规范.doc
附件三十八: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自评报告.doc
附件三十九:值勤队细则.doc
附件四十:高二(6)班班级行为指引.doc
附件四十一:温馨教室概述.doc
附件四十一:家委会章程.doc
附件四十一:家校互动综述.doc
|